人性心理学:人类的思考方式

  发布时间:2025-04-30 18:45:21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与我们相关的物体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与我们存在时空接近关系的物体,另一种是与我们存在时空远隔关系的物体。对于那些与我们存在时空接近关系的物体,我想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我们会以一种特殊的力度和活性对 。

与我们相关的人性物体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心理学人与我们存在时空接近关系的物体,另一种是思考与我们存在时空远隔关系的物体。对于那些与我们存在时空接近关系的人性物体,我想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我们会以一种特殊的心理学人力度和活性对这些物体展开想象?或者说,为什么它们可以在我们的思考想象中产生远超其他物体的巨大的影响?

解释这些问题其实并不难。人类存在这样的人性特点,即总是心理学人给予眼前事物以足够密切的关注,却对远离自身的思考物体置之不理。所有与我们相关的人性物体都有这样的特点,那么我们不禁又要问:当某一物体离我们多远时,心理学人我们对才会对它视若无睹,思考以至于对它的人性认知变得模糊且微弱呢?下面,我们就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心理学人

显然,思考我们所存在的时间和空间点是很难被我们的想象遗忘的,相反,我们的情感和感官经常会将那些空间和时间点反馈于想象之中。这就像我们无论怎样想象未来,终究还是应该时刻反思现在一样。若一个物体在我们的心中是真实存在的,那我们就会将它放在对应的秩序和位置上,然后再对它产生概念和认知。我们在观察与我们远近不同的物体时,目光不是从一个离我们极近的物体瞬间转移到一个离我们极远的物体上,而是必须经过一些中间的物体来过渡。从这一事实中可以看出,中断心灵活动势必会弱化认知的影响,这样我们的想象就无法形成有效的反思,以至于不能对事物形成集中且持续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与我们的距离很近,或者说它很容易被我们接近,那么,虽然我们能感受到这个物体的存在,但也很难感受到对它的认知活力的减弱,因为我们对它的认知活力和两个因素是呈正相关的,一是我们与该物体的距离,二是接近该物体的难易程度。

在分别考虑接近和远离我们的物体时,我们可以借助前者与我们的关系,对它产生较强力度和活性的感知;而由于我们对后者的想象出现了断裂,所以我们对它的感知往往是微弱和不完整的。这便是远近物体对我们的想象所产生的影响。由此可以得出,接近我们的物体比远离我们的物体在情感和意志上对我们产生的影响更大。因此,人们才更乐意关注与自己接近的物体。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相比于我们三十年后的样子,我们更愿意聆听别人对我们现在的评价;相比于国外的一户人家着了火,我们更关心自己家中坏了一面镜子。

虽然时间和空间上的远隔都可以对我们的想象、意志以及情感造成巨大的影响,但是相比于空间上的远隔,时间上的远隔所造成的影响更大。我们随时会关注国外的状况,但是我们很少会关心未来会发生什么。这主要是因为时间与空间上的远隔具有不同的特质。空间具有延伸性,各部分空间的秩序是相同的,它们可以同时呈现在感官之上;但是时间的任何部分都是不能同时共存的。我们的感官可以将延伸的各部分空间结合起来,也能在想象中将之结合,但时间的各部分是彼此分开的,所以它们不能在我们的想象中并存。如果说空间是在我们的想象中可以连成线的点,那么时间就是在我们的想象中无法连成线的点。

除了遵循时间和空间点的思维方式,还存在另一种思维方式也有此类特点。例如,历史学家在管理自己对历史的认知时,总是习惯将重大历史事件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起来,然后再由一个历史对象引出与之相关的另一个历史对象。

我们可以通过以前的阐述来解释现在的问题:人们现在处于怎样的情景之中,主要取决于当前的想象。在此刻的想象中,我们才能对那些远隔的物体产生相应的概念和认知。我们的想象很少会从现在的物体上转移到过去的物体上,自然的运作方式一般都是这样的,即从上一个时间点转移到下一个时间点,从现在的时间点转移到未来的时间点。若想让我们的想象发挥更大的作用,遵循认知的这种转移顺序是绝对有必要的。

要判断时间的连续关系,可以借助我们的想象与认知之间的相似关系来实现。假如我们在此刻考虑以前和未来的两个时间点,并且要求这两个时间点与现在的间隔是相同的,那么抽象地考虑,这两个时间点与现在的关系是基本相同的。因为过了相同的时间后,未来的时间点将成为现在的,过去的时间点也是曾经的现在。

最终,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过去的时间点和未来的时间点若与现在保持相同距离的话,它们对我们现在的影响是相似的,但前提条件是消除想象的特质。我们总是愿意向前发展,而不愿向后审视。这与我们从过去到现在,再从现在都未来的思考方式是一致的。

  • Tag:

相关文章

  • 女性亲密后反应:真爱还是游戏?

    在感情的世界里,亲密关系往往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对于女性来说,亲密后的反应更是能反映出她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然而,要准确判断这是真爱还是游戏,并非易事。身体与情感的交织亲密行为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接触,更
    2025-04-30
  • 幸福感缺乏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物质丰富反而不觉得幸福?

    《奥义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人类追求的是什么?”回答是:“人类追求的是幸福。”为了幸福,许多人都在物质世界中寻找,他们认为幸福就是感官上的快乐享受。但我们从社会上看到,就算是那些极为富裕、因而物质感
    2025-04-30
  • 拖延症是怎么形成的?怎样克服拖延症?

    我有一个朋友,大学时候,每次考试前去她寝室,那绝对是灾祸现场的既视感,满地的图纸和散落的铅笔。她学的是城市规划专业,期末经常要交一些图纸作品,每次看到她摆得乱糟糟的图纸,我就知道她肯定又是熬夜赶作品了
    2025-04-30
  • 心理解答性格偏激的孩子怎么教育

    导读理解性格偏激的表现性格偏激的孩子常常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反应、极端的想法和难以控制的行为。这类孩子可能在面对压力时容易暴怒或崩溃,或者在做决定时缺乏灵活性。观察到这些表现后,首先应注意的是,这并不是孩
    2025-04-30
  • 【行业论坛】2015年萧山区心理咨询师协会学术年会,心理咨询专业训练

    关于举办2015年萧山区心理咨询师协会学术年会暨第七届行业论坛的通知各位会员: 为进一步普及推广心理咨询知识,给协会全体会员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掌握行业发展动态,推进我区心理咨询行业的积极发展,特举办
    2025-04-30
  • 人格主要的四个原型

    有时候我们说“某某是多重人格”,往往是带有贬损意味的。实际上,每个人都是不同人格特质混合而成的产品。荣格认为人格主要有四个原型:人格面具和阴暗自我 ,阿尼玛与阿尼姆斯 。人格面具Persona) 总是
    2025-04-30

最新评论